标准编号:T/CRRA 1301-2018
标准名称:电器电子产品尽责循环管理体系 要求
英文名称:Requirements for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products responsible recycling management system
发布部门: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起草单位:清华大学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深圳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江西格林美资源循环有限公司、南京环务资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凯燕电子有限公司、华新绿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东莞阿莫斯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再联合检验认证有限公司、华信创(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烟台润达垃圾处理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19-07-12
实施日期:2019-08-19
标准格式:PDF
内容简介
第1部分,范围。主要对标准所要求的范围进行界定。本标准规定了电器电子产品尽责循环管理体系的环境、领导、策划、支持、运行、绩效评价和改进的要求。适用于电器电子产品尽责循环的各组织。
第2部分,规范性引用文件。罗列了本标准引用的其他相关标准、规范等。
第3部分,术语和定义。该部分罗列了本标准中使用到的需要进行定义和说明的术语。目的是让使用本标准的主体理解术语的含义,指导其使用本标准。部分术语,如尽责循环、尽责循环组织、尽责循环方针、尽责循环绩效、尽责循环目标等进行了描述和界定。另有一些术语是引用自其他标准。
第4部分,组织所处的环境。该部分对组织所处的环境进行了说明,并对电器电子产品尽责循环管理体系的范围进行明确的界定。
第5部分,领导。该部分对组织的最高管理者的作用、尽责循环的方针、组织的角色职责权限等进行了详细说明。
第6部分,策划。组织在设定尽责循环目标时应考虑风险和机遇并为实现该目标进行策划,制定相应的措施,包括尽责管理电器电子产品、管理下游风险物料、场地关闭等策划。同时应考虑到组织可能遇到的风险以及组织采取的应对措施需满足合规义务。
第7部分,支持。该部分主要对组织实现尽责循环目标所需的资源、能力、意识、信息交流等进行说明。
第8部分,运行。该部分是对涉及整个产业链的各组织在运行过程中的基本要求。包括运行的总则、电器电子产品的可回收利用设计、回收、运输、搬运、贮存、数据销毁、再使用、绿色拆解、高风险物料控制、终端处置、材料再生、再生产品的质量要求、标识及可追溯性,还包括组织在应对潜在紧急情况作出响应所需的措施。
第9部分,绩效评价。规定如何对组织进行合理合规评价,规范组织的内审过程,为组织的管理提供评价措施。
本标准对涉及电器电子产品整个产业链的组织进行了分级管理。对组织分为3个等级进行管理,分别是AAA级、AA级和A级。
第10部分,改进。该部分为提升组织的管理水平、为标准设定可持续发展的准则,使得标准具有自我成长和不断完善进化的能力。组织应确定改进的机会,并实施必要的措施,以实现其电器电子产品尽责循环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
第2部分,规范性引用文件。罗列了本标准引用的其他相关标准、规范等。
第3部分,术语和定义。该部分罗列了本标准中使用到的需要进行定义和说明的术语。目的是让使用本标准的主体理解术语的含义,指导其使用本标准。部分术语,如尽责循环、尽责循环组织、尽责循环方针、尽责循环绩效、尽责循环目标等进行了描述和界定。另有一些术语是引用自其他标准。
第4部分,组织所处的环境。该部分对组织所处的环境进行了说明,并对电器电子产品尽责循环管理体系的范围进行明确的界定。
第5部分,领导。该部分对组织的最高管理者的作用、尽责循环的方针、组织的角色职责权限等进行了详细说明。
第6部分,策划。组织在设定尽责循环目标时应考虑风险和机遇并为实现该目标进行策划,制定相应的措施,包括尽责管理电器电子产品、管理下游风险物料、场地关闭等策划。同时应考虑到组织可能遇到的风险以及组织采取的应对措施需满足合规义务。
第7部分,支持。该部分主要对组织实现尽责循环目标所需的资源、能力、意识、信息交流等进行说明。
第8部分,运行。该部分是对涉及整个产业链的各组织在运行过程中的基本要求。包括运行的总则、电器电子产品的可回收利用设计、回收、运输、搬运、贮存、数据销毁、再使用、绿色拆解、高风险物料控制、终端处置、材料再生、再生产品的质量要求、标识及可追溯性,还包括组织在应对潜在紧急情况作出响应所需的措施。
第9部分,绩效评价。规定如何对组织进行合理合规评价,规范组织的内审过程,为组织的管理提供评价措施。
本标准对涉及电器电子产品整个产业链的组织进行了分级管理。对组织分为3个等级进行管理,分别是AAA级、AA级和A级。
第10部分,改进。该部分为提升组织的管理水平、为标准设定可持续发展的准则,使得标准具有自我成长和不断完善进化的能力。组织应确定改进的机会,并实施必要的措施,以实现其电器电子产品尽责循环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