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编号:T/TFHT Z040-2019
标准名称:露地西红柿种植技术规范
发布部门:巴彦淖尔市天赋河套优质农产行业协会
起草单位:内蒙古巴彦绿业实业有限公司,巴彦淖尔市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
发布日期:2019-06-13
实施日期:2019-06-13
标准状态:现行
标准格式:PDF
文件大小:286.80 KB
内容简介
3 种植环境
应符合NY/T 391的规定。
3.1 土壤条件
土质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无盐碱、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轻壤土。
3.2 灌溉条件
土地平坦,灌排配套,能引黄(或机井)灌溉,可配套滴灌系统。
4 种前准备
4.1 品种选择
选择通过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且适宜包括巴彦淖尔市种植区域的生长旺盛、结果力强、抗病、抗逆性强、果实大小均匀、耐贮运、无限生长型的优良品种。
4.2 育苗前准备
育苗设施
日光温室、连栋温室、塑料大棚等设施内采用穴盘基质育苗,选择50孔或72孔穴盘,装盘前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高锰酸钾1000倍液浸泡消毒。
基质准备
选用优质商品育苗基质,在经严格消毒的洁净场所拌料,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95%噁霉灵800倍液~1000倍液消毒,并使基质含水量达到60-70%(手握成团不滴水),堆闷8小时~10小时,即可装盘。
4.3 种子准备
浸种催芽
温汤浸种
将种子放入55℃的温水中,不断搅拌,浸泡20分钟后,当水温降到30℃左右再浸泡6~8小时。
药剂浸种
将种子浸泡在1%的高锰酸钾液或500倍多菌灵溶液中20分钟~30分钟,之后用清水清洗3次~4次,再用30℃清水浸泡6小时~8小时。
催芽
浸种结束后,用干净毛巾或湿棉布包住种子,为受热均匀使种子呈松散状,置于25 ℃~30 ℃条件下进行催芽。待70%的种子胚根露出即可播种。
播种
采用育苗播种一体机或人工装盘播种。每穴一粒,播种深度1厘米左右,播后覆盖基质,喷水后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湿。
播后管理
温度管理
播种至出苗期间,白天温度保持在25 ℃~30 ℃,夜间18 ℃~20 ℃。50%以上幼苗出土应及时揭去覆盖物;出苗后,白天温度保持在20 ℃~25 ℃,夜间13 ℃~15 ℃。真叶出现后,白天温度保持在25 ℃~30 ℃,夜间13 ℃~15 ℃;定植前5天~7天,逐渐加大通风量,将育苗温室环境调控到和露地基本一样,使秧苗能够适应新的环境。
水肥管理
出苗前基质不干旱不浇水,适当控水控肥,3片~4片真叶后视苗情和墒情适当喷水和叶面补肥。
5 种植过程
5.1 整地施肥
前茬作物收获后,亩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5000公斤,深翻土壤30厘米~40厘米,或于定植前半个月施入商品有机肥500公斤;重过磷酸钙50公斤,硫酸钾40公斤,生物菌肥5~10公斤。
5.2 起垄
定植前10天起垄,中至中1.2米,垄高15~20厘米,垄背宽60~70厘米,垄沟宽50~60厘米,垄背覆90厘米地膜。
5.3 定植
定植时间
露地栽培终霜结束后定植,一般在5月中旬左右。
定植方法
开穴定植,定植前用95%的噁霉灵800倍液~1000倍液蘸根,定植后及时浇水。
定植密度
采用大小行栽培,垄背上定植两行,大行距80厘米,小行距40厘米,株距45厘米左右,亩留苗2200~2500株。
应符合NY/T 391的规定。
3.1 土壤条件
土质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无盐碱、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轻壤土。
3.2 灌溉条件
土地平坦,灌排配套,能引黄(或机井)灌溉,可配套滴灌系统。
4 种前准备
4.1 品种选择
选择通过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且适宜包括巴彦淖尔市种植区域的生长旺盛、结果力强、抗病、抗逆性强、果实大小均匀、耐贮运、无限生长型的优良品种。
4.2 育苗前准备
育苗设施
日光温室、连栋温室、塑料大棚等设施内采用穴盘基质育苗,选择50孔或72孔穴盘,装盘前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高锰酸钾1000倍液浸泡消毒。
基质准备
选用优质商品育苗基质,在经严格消毒的洁净场所拌料,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95%噁霉灵800倍液~1000倍液消毒,并使基质含水量达到60-70%(手握成团不滴水),堆闷8小时~10小时,即可装盘。
4.3 种子准备
浸种催芽
温汤浸种
将种子放入55℃的温水中,不断搅拌,浸泡20分钟后,当水温降到30℃左右再浸泡6~8小时。
药剂浸种
将种子浸泡在1%的高锰酸钾液或500倍多菌灵溶液中20分钟~30分钟,之后用清水清洗3次~4次,再用30℃清水浸泡6小时~8小时。
催芽
浸种结束后,用干净毛巾或湿棉布包住种子,为受热均匀使种子呈松散状,置于25 ℃~30 ℃条件下进行催芽。待70%的种子胚根露出即可播种。
播种
采用育苗播种一体机或人工装盘播种。每穴一粒,播种深度1厘米左右,播后覆盖基质,喷水后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湿。
播后管理
温度管理
播种至出苗期间,白天温度保持在25 ℃~30 ℃,夜间18 ℃~20 ℃。50%以上幼苗出土应及时揭去覆盖物;出苗后,白天温度保持在20 ℃~25 ℃,夜间13 ℃~15 ℃。真叶出现后,白天温度保持在25 ℃~30 ℃,夜间13 ℃~15 ℃;定植前5天~7天,逐渐加大通风量,将育苗温室环境调控到和露地基本一样,使秧苗能够适应新的环境。
水肥管理
出苗前基质不干旱不浇水,适当控水控肥,3片~4片真叶后视苗情和墒情适当喷水和叶面补肥。
5 种植过程
5.1 整地施肥
前茬作物收获后,亩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5000公斤,深翻土壤30厘米~40厘米,或于定植前半个月施入商品有机肥500公斤;重过磷酸钙50公斤,硫酸钾40公斤,生物菌肥5~10公斤。
5.2 起垄
定植前10天起垄,中至中1.2米,垄高15~20厘米,垄背宽60~70厘米,垄沟宽50~60厘米,垄背覆90厘米地膜。
5.3 定植
定植时间
露地栽培终霜结束后定植,一般在5月中旬左右。
定植方法
开穴定植,定植前用95%的噁霉灵800倍液~1000倍液蘸根,定植后及时浇水。
定植密度
采用大小行栽培,垄背上定植两行,大行距80厘米,小行距40厘米,株距45厘米左右,亩留苗2200~2500株。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