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编号:T/GDTEX 03-2019
标准名称:莨纱
英文名称:Gambiered gauze silk
发布部门:广东省纺织协会
起草单位:广东工业大学、广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佛山市南海永鸿纺织有限公司、广东省纺织协会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19-05-15
实施日期:2019-05-30
标准格式:PDF
内容简介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莨纱。
2.技术要求
根据莨纱的使用要求及特点,莨纱的基本安全性能应符合GB 18401和GB 31701的要求。莨纱的技术要求分为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两个方面。内在质量考核指标主要是理化性能要求,包括纤维成分含量、密度偏差率、质量偏差率、水洗尺寸变化率等。外观质量考核指标主要有色差、幅宽偏差率、外观疵点等。
2.1 内在质量指标的确定
2.1.1 纤维成分含量:莨纱是由纯桑蚕丝织造的织物,因此需要对其纤维含量偏差进行考核,纤维成分含量测试方法按FZ/T 01057(所有部分)执行,定量分析按GB/T 2910(所有部分)、FZ/T 01026等执行,需符合100%桑蚕丝,允差符合GB/T 29862的规定。
2.1.2 质量偏差率:根据不同产品,单位面积质量可由企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不需要在标准中规定。但为了保证产品性能,产品的均匀性需要考量,因此将质量偏差率作为考核指标。单位面积质量测定按照GB/T 4669-2008 方法5。
莨纱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花纹有三种:万字花、祥云花、胜利花。本标准起草小组从生产企业收集了不同花型的莨纱样品进行了测试研究。
莨纱样品的单位面积质量偏差在-2.65%至2.55%之间。因此,本标准参考GB/T 15551-2016《桑蚕丝织物》确定的质量偏差率指标±4.0%是合适的。
2.1.3 密度偏差率:莨纱的密度同单位面积质量一样可由企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不需要在标准中规定。但考虑到产品的均匀性,起草组按照GB/T 4668-1995方法C对从生产企业收集的不同花型的莨纱样品进行了测试研究。
莨纱样品的密度偏差在-0.98%至1.30%之间,符合GB/T 15551-2016《桑蚕丝织物》的密度偏差率指标±5.0%,因此,本标准确定的密度偏差率指标是合适的。
2.1.4 线密度:根据产品的具体情况,线密度可由企业自己制定,因此只需符合企业的设计要求即可。线密度的测试方法按GB/T 29256.5-2012 A法执行。
2.1.5 织物组织:莨纱是以桑蚕丝为原料织成纱罗坯绸,经手工加工而成透花小孔的丝织物,其透气凉爽的特性就是源于织物组织,这种组织结构是利用绞综提花技术将平纹经线组织变为绞纱组织,达到两经丝绞一纬丝的目的,这个步骤是莨纱织出扭眼效果最关键的步骤,这一精湛的技艺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将广东丝织技艺发展到一个新高度,代表了岭南丝织技艺的最高水平。因此必须对其织物组织进行考核,测试方法按GB/T 13774-1992执行,指标需符合纱罗组织的规定。
《莨纱》标准起草小组从生产企业收集了大量的莨纱样品进行了测试研究,实验表明样品均为纱罗组织。
2.1.6 透气率:莨纱的组织结构是纱罗组织,因此透气性极好,而衡量透气性的指标就是透气率,因此,本标准将莨纱的透气率也列入考核指标,测试方法按GB/T 5453-1997《纺织品织物透气性的测定》。
莨纱的透气性明显优于莨绸,也优于普通机织物,其透气性都在875mm/s至2010mm/s的范围内,因此将莨纱的透气指标确定为800mm/s是合适的。
2.1.7 水洗尺寸变化率:水洗尺寸变化率按GB/T 8628、GB/T 8629、GB/T 8630执行。洗涤程序采用仿手洗,悬挂晾干。每个样品选取2块有代表性的试样,仲裁检验选取3块试样。考核指标参考GB/T 22856-2018《莨绸》。
2.1.8 色牢度:将莨纱的色牢度进行测试,测试方法耐水色牢度按GB/T 5713、耐皂洗色牢度按GB/T 3921、耐汗渍色牢度按GB/T 3922、耐干摩擦色牢度按GB/T 3920、耐光色牢度按GB/T 8427-2008中的方法3执行。
,莨纱的耐摩擦色牢度较差,耐干摩擦最高为2-3级,耐湿摩擦最高为2级,莨纱为手工植物染色产品,染整工艺是通过有经验的操作工人历代师承下来的,例如用约100公斤薯莨,粉碎后加入270公斤水成为第一次绸疋浸莨水的液汁(头过水),而以后的洒、封、煮过程中所用薯莨水的浓度(两过水、三过水、四过水)完全靠操作工人的经验来掌握,并视绸面色泽的深浅而调正,不能以“量”值来决定莨、水比例;又如晒、封莨水的次数亦不能作绝对定论,也由操作工人的经验因天而异、因地而异、因场地而异,色牢度差异较大。这种手工技艺有着几百年悠久历史的传统,鉴于对此类产品的保护,同时考虑到此类产品的特点,结合GB 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表1中注b要求:“传统手工着色产品对色牢度不作要求”,本标准对莨纱的色牢度不作考核。
2.1.9 断裂强力:断裂强力是衡量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抵御外力作用的能力,但经GB/T 3923.1大量实验测试发现莨纱的断裂强力较弱,结果见表5,究其原因,莨纱属于纯蚕丝织物,适用于夏季服饰,质地轻薄,丝缕纤细,纱孔通风,因此穿着时才会感觉透凉,舒适,清爽。而且由于莨纱在未经消费者穿着时表面有涂层,因此容易产生裂痕,强力较低,但经穿着后,身体上的汗液与其发生反应,使其越穿越柔软,而且裂痕情况也会逐渐消失,涂层也会慢慢脱落露出褐黄色的底色,展现一种时代的感觉,就像一块珍藏时光的面料,也因此被称为“软黄金”。同时结合GB/T 15551-2016《桑蚕丝织物》和GB/T 22856-2018《莨绸》表1注a规定:“纱不考核断裂强力”,本标准对莨纱的断裂强力指标也不作考核。
2.2 外观质量指标的确定
2.2.1 色差:色差的试验方法是采用D65标准光源或北空光,照度不低于600 lx,试样被测部位应经纬向一致,入射光与试样表面约成45o角,检验人员的视线大致垂直于试样表面,距离约60cm目测,与GB/T 250标准样卡对比评级。考核指标参考GB/T 22856-2018《莨绸》。
2.2.2 幅宽偏差率:产品的幅宽可视具体情况而定,但幅宽偏差过大将给后续加工造成困难,所以将幅宽偏差作为考核指标,测试方法参考GB/T 15552-2015《丝织物试验方法和检验细则》。
2.2.3 外观疵点评分限度:测试方法参考GB/T 15552-2015《丝织物试验方法和检验细则》3.29,评分限度的指标参考GB/T 22856-2018《莨绸》。由于莨纱属于纯手工产品,轻微的疵点在所难免,不明显的不进行评分。
本标准适用于莨纱。
2.技术要求
根据莨纱的使用要求及特点,莨纱的基本安全性能应符合GB 18401和GB 31701的要求。莨纱的技术要求分为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两个方面。内在质量考核指标主要是理化性能要求,包括纤维成分含量、密度偏差率、质量偏差率、水洗尺寸变化率等。外观质量考核指标主要有色差、幅宽偏差率、外观疵点等。
2.1 内在质量指标的确定
2.1.1 纤维成分含量:莨纱是由纯桑蚕丝织造的织物,因此需要对其纤维含量偏差进行考核,纤维成分含量测试方法按FZ/T 01057(所有部分)执行,定量分析按GB/T 2910(所有部分)、FZ/T 01026等执行,需符合100%桑蚕丝,允差符合GB/T 29862的规定。
2.1.2 质量偏差率:根据不同产品,单位面积质量可由企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不需要在标准中规定。但为了保证产品性能,产品的均匀性需要考量,因此将质量偏差率作为考核指标。单位面积质量测定按照GB/T 4669-2008 方法5。
莨纱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花纹有三种:万字花、祥云花、胜利花。本标准起草小组从生产企业收集了不同花型的莨纱样品进行了测试研究。
莨纱样品的单位面积质量偏差在-2.65%至2.55%之间。因此,本标准参考GB/T 15551-2016《桑蚕丝织物》确定的质量偏差率指标±4.0%是合适的。
2.1.3 密度偏差率:莨纱的密度同单位面积质量一样可由企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不需要在标准中规定。但考虑到产品的均匀性,起草组按照GB/T 4668-1995方法C对从生产企业收集的不同花型的莨纱样品进行了测试研究。
莨纱样品的密度偏差在-0.98%至1.30%之间,符合GB/T 15551-2016《桑蚕丝织物》的密度偏差率指标±5.0%,因此,本标准确定的密度偏差率指标是合适的。
2.1.4 线密度:根据产品的具体情况,线密度可由企业自己制定,因此只需符合企业的设计要求即可。线密度的测试方法按GB/T 29256.5-2012 A法执行。
2.1.5 织物组织:莨纱是以桑蚕丝为原料织成纱罗坯绸,经手工加工而成透花小孔的丝织物,其透气凉爽的特性就是源于织物组织,这种组织结构是利用绞综提花技术将平纹经线组织变为绞纱组织,达到两经丝绞一纬丝的目的,这个步骤是莨纱织出扭眼效果最关键的步骤,这一精湛的技艺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将广东丝织技艺发展到一个新高度,代表了岭南丝织技艺的最高水平。因此必须对其织物组织进行考核,测试方法按GB/T 13774-1992执行,指标需符合纱罗组织的规定。
《莨纱》标准起草小组从生产企业收集了大量的莨纱样品进行了测试研究,实验表明样品均为纱罗组织。
2.1.6 透气率:莨纱的组织结构是纱罗组织,因此透气性极好,而衡量透气性的指标就是透气率,因此,本标准将莨纱的透气率也列入考核指标,测试方法按GB/T 5453-1997《纺织品织物透气性的测定》。
莨纱的透气性明显优于莨绸,也优于普通机织物,其透气性都在875mm/s至2010mm/s的范围内,因此将莨纱的透气指标确定为800mm/s是合适的。
2.1.7 水洗尺寸变化率:水洗尺寸变化率按GB/T 8628、GB/T 8629、GB/T 8630执行。洗涤程序采用仿手洗,悬挂晾干。每个样品选取2块有代表性的试样,仲裁检验选取3块试样。考核指标参考GB/T 22856-2018《莨绸》。
2.1.8 色牢度:将莨纱的色牢度进行测试,测试方法耐水色牢度按GB/T 5713、耐皂洗色牢度按GB/T 3921、耐汗渍色牢度按GB/T 3922、耐干摩擦色牢度按GB/T 3920、耐光色牢度按GB/T 8427-2008中的方法3执行。
,莨纱的耐摩擦色牢度较差,耐干摩擦最高为2-3级,耐湿摩擦最高为2级,莨纱为手工植物染色产品,染整工艺是通过有经验的操作工人历代师承下来的,例如用约100公斤薯莨,粉碎后加入270公斤水成为第一次绸疋浸莨水的液汁(头过水),而以后的洒、封、煮过程中所用薯莨水的浓度(两过水、三过水、四过水)完全靠操作工人的经验来掌握,并视绸面色泽的深浅而调正,不能以“量”值来决定莨、水比例;又如晒、封莨水的次数亦不能作绝对定论,也由操作工人的经验因天而异、因地而异、因场地而异,色牢度差异较大。这种手工技艺有着几百年悠久历史的传统,鉴于对此类产品的保护,同时考虑到此类产品的特点,结合GB 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表1中注b要求:“传统手工着色产品对色牢度不作要求”,本标准对莨纱的色牢度不作考核。
2.1.9 断裂强力:断裂强力是衡量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抵御外力作用的能力,但经GB/T 3923.1大量实验测试发现莨纱的断裂强力较弱,结果见表5,究其原因,莨纱属于纯蚕丝织物,适用于夏季服饰,质地轻薄,丝缕纤细,纱孔通风,因此穿着时才会感觉透凉,舒适,清爽。而且由于莨纱在未经消费者穿着时表面有涂层,因此容易产生裂痕,强力较低,但经穿着后,身体上的汗液与其发生反应,使其越穿越柔软,而且裂痕情况也会逐渐消失,涂层也会慢慢脱落露出褐黄色的底色,展现一种时代的感觉,就像一块珍藏时光的面料,也因此被称为“软黄金”。同时结合GB/T 15551-2016《桑蚕丝织物》和GB/T 22856-2018《莨绸》表1注a规定:“纱不考核断裂强力”,本标准对莨纱的断裂强力指标也不作考核。
2.2 外观质量指标的确定
2.2.1 色差:色差的试验方法是采用D65标准光源或北空光,照度不低于600 lx,试样被测部位应经纬向一致,入射光与试样表面约成45o角,检验人员的视线大致垂直于试样表面,距离约60cm目测,与GB/T 250标准样卡对比评级。考核指标参考GB/T 22856-2018《莨绸》。
2.2.2 幅宽偏差率:产品的幅宽可视具体情况而定,但幅宽偏差过大将给后续加工造成困难,所以将幅宽偏差作为考核指标,测试方法参考GB/T 15552-2015《丝织物试验方法和检验细则》。
2.2.3 外观疵点评分限度:测试方法参考GB/T 15552-2015《丝织物试验方法和检验细则》3.29,评分限度的指标参考GB/T 22856-2018《莨绸》。由于莨纱属于纯手工产品,轻微的疵点在所难免,不明显的不进行评分。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