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搜索:

T/QNY 001-2018 赤豆栽培技术规程

标准编号:T/QNY 001-2018
标准名称:赤豆栽培技术规程
英文名称:Technical Practice on Red Bean Cultivation
发布部门:启东市高效设施农业协会
起草单位:启东市高效设施农业协会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18-10-29
实施日期:2019-01-28
标准格式:PDF
内容简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赤豆种植种植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和栽培技术等。
本标准适用南通地区赤豆种植区及类似生态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4404.3 赤豆、绿豆种子使用标准
GB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823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5010 无公害食品 蔬菜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3.1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赤豆,又名小豆、红豆、红小豆、赤菽,属豆科,蝶形花亚科,菜豆属,短日照作物。子粒矩圆或圆柱形,脐白色,粒色深红,故取名赤豆。赤豆营养丰富,养分较全,是加工许多主食、糕点、小吃及冷食的优质原料。中医认为赤豆性平味甘酸,无毒。有滋补强壮,健脾养胃,利水除湿,和气排脓,清热解毒,通乳汁和补血的功能。
4产地环境
以排水良好,中等肥力的中性粘壤土为宜,适宜pH值为6.3~7.3。产地环境质量符合NY5010的规定。
5茬口
赤豆可纯作,宜与玉米棵间间作,玉米收获后玉米秆可作为赤豆藤蔓攀爬的支架。
6产量
6.1目标产量
玉米棵间间作亩产赤豆籽粒150㎏左右。
6.2产量结构
每亩有效株3200株,单株结荚24个~26个,每荚粒数8粒~9粒,百粒重22g。
7 生产管理技术
7.1播种技术
7.1.1品种选择
选择优质高产品种“大红袍” “中红三号”等。
7.1.2种子质量
符合GB 4404.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赤豆、绿豆种子标准。
7.1.3晒种
播前晒种2d~3d。
7.1.4播种期
赤豆发芽温度为8℃~10℃,春播4月上中旬,夏播6月上中旬。
7.1.5播种要求
7.1.5.1整地
清理前茬秸杆、杂草,精细平整。
7.1.5.2耕翻施基肥
基肥与玉米共用,亩施45%复合肥30kg,碳铵20kg,优质农家肥1000kg,在耕翻前均匀施撒于地面,然后用旋耕机耕翻20cm,精细平整。
7.1.5.3种植规格
赤豆与玉米棵间间作,与玉米同时播种,玉米行距1.33cm,每3~4穴玉米间作一穴赤豆。
7.1.5.4种植密度
每穴下种子4粒~5粒,每亩密度3200株左右。
7.1.5.5盖土
盖土厚度3 cm~4cm。
7.1.5.6化除
盖土后用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700~800倍液进行地面喷雾化除。
7.2大田管理
7.2.1施肥
赤豆全生育期亩施纯氮10kg左右,肥料施用方法采取一基一追简化施肥法。基肥与玉米共用。
7.2.1.1花荚肥
在盛花期,亩施尿素10kg。
7.2.1.2叶面追肥
开花结荚期用0.2%磷酸二氢钾、腐殖酸液肥等叶面喷施2次~3次。
7.2.2 引蔓
8月上旬玉米收获后,及时将玉米秸秆每4株~5株为一组,在离地面约1.5m处将上边部分茎杆折断后连叶片缠绕起来,作为赤豆藤蔓支架,引蔓上架。
7.2.2、灌溉
需水最敏感时期是开花结荚期,赤豆开花结荚期如遇干旱,应及时灌溉抗旱。
7.2.3、松土
苗期雨后或灌溉后应及时松土。
7.3防治病虫害
危害赤豆的主要病虫害有锈病、白粉病、红蜘蛛、蚜虫、蜗牛、甜菜夜蛾、豆荚螟等。
7.3.1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策略,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结合物理、生物、化学防治,农药使用符合国家GB4285和GB/T8321的规定以内的农药。
7.3.2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轮作换茬,三沟配套,清沟理墒,松土除草,耕翻土壤,增施有机肥等。
7.3.3物理防治
用黄板诱杀蚜虫、烟粉虱等害虫,性诱剂诱杀鳞翅目类成虫等方法,控制害虫的危害,
7.3.4生物防治
保护利用天敌青蛙、懒蛤蟆、草蛉、瓢虫等捕食害虫。
7.3.5化学防治
7.3.3.1锈病
发病初期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每亩用药液30~40kg均匀喷雾防治,隔7天一次,连防2次~3次。
7.3.3.2白粉病
发病初期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亩用药液30kg~40kg均匀叶面喷雾防治,隔7天一次,连防3次。
7.3.3.3蜗牛
亩用6%四聚乙醛500g,每隔2m放置3g~5g诱杀,或亩用克蜗净240g兑水40kg喷雾防治。
7.3.3.4斜纹夜蛾
用苏云金杆菌生物农药,每亩用50g~80g兑水30kg叶面喷雾。
7.3.3.5蚜虫
用吡虫啉1000倍液防治,每亩用药液30 kg~40kg。
7.3.3.6豆荚螟
在开花结荚期用苏云金杆菌生物农药,每亩用50g~80g兑水3kg叶面喷雾2次~3次。每次间隔7d左右。
8收获
分期分批采摘黄熟夹,先将豆荚晒干后脱粒。
9 建立生产档案
建立生产技术档案,应详细记录产地环境条件、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各环节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建议包装、标识上市。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②

上一篇:T/YAIMH 001-2018 银川互联网+医疗健康协会给全国同行们的倡议书
下一篇:T/QNY 002-2018 韭黄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